【两会专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权法专家共议山城社区、公交、商圈无障碍环境建设
发布时间:2024-01-20
无障碍山城、无障碍设施、无障碍服务

2024年1月16日,在重庆市两会召开前夕,由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青联委员、市盲协代表、市聋协代表、市肢协无障碍专委会代表、人权法学专家共同组成的无障碍环境调研组前往沙坪坝区三千城社区、金沙天街开展社区、公共交通、商圈无障碍设施、信息、服务调研,并拟于两会上就促进重庆无障碍环境建设建言献策。

640.jpg

调研组在沙坪坝三千城社区


无声的服务温暖人心

早上9点,沙坪坝区磁器口磁建村88号的三千城社区服务大厅一角,一群老年人正“安安静静”地围坐在一起,讨论着最近发生的实事。“他们都是小区里的听障居民,大多都是高龄老人。”社区郑书记介绍说,这些老年人大多只会手语,无法阅读文字新闻,所以每天早上,他们都会来到社区服务大厅,“听”社区骨干邓爷爷用手语转述的当天的新闻,之后还会用手语进行交流讨论。

640.png

社区骨干邓爷爷向大家打招呼

三千城现居住着150多名听障人士,为方便这些听障朋友的生活,三千城社区在残联的支持下为残障群体创建了公共服务空间——渝馨家园。这里不仅配备了健身器材、医疗器材、影音设备,还配备了会基础手语的社区工作人员,辅助听障朋友练习手语舞。


除此之外,三千城社区还拥有全重庆市唯一的无声警务室——“巧姐无声警务室”。“成立的初衷就是想帮助听障朋友们了解国家最新政策,给他们普及常用法律知识,开展反诈防骗宣传等,真正做到为聋哑群众排忧解难。”值班民警介绍说警务室是磁建村社区民警何巧自学手语创建的,主要是通过“巧姐微课堂”为听障居民传递知识和消息,同时,她还组建了“无声义务巡逻队”,还不断健全预约、接待、报警、救助等工作机制。从2019年设立至今,“巧姐无声警务室”共调解超200余起涉及听障的矛盾纠纷,为辖区听障居民排忧解难240余件。

640 (1).jpg
“无声警务室”民警介绍与社区听障相关的工作情况

“听障朋友也有法律方面的诉求,像这样能够提供手语服务的警务室值得推广。”市政协委员王萍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无障碍设施挑战依然严峻

从走进三千城小区到金沙天街,调研组发现,无障碍设施问题仍然伴随着残障朋友的住行,为残障朋友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三千城小区3栋是残障居民集中居住的单元。相较于小区的其他单元,3单元在入门处修建了无障碍坡道,但调研组仍然发现,在报箱、电梯按键、电梯语音播报等涉及残障人士生活的方面,均缺少相关的提示。来自沙坪坝盲协的代表张军说道:“视障人士在小区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电梯没有播报,当视障朋友一个人在电梯里的时候,是不知道电梯停在哪一层,下一趟楼可能花个一个小时”。

640 (2).jpg

调研组测评三千城社区3栋无障碍设施

随后,代表们蒙上了眼睛,以拄盲杖的方式,和视障人士一起体验公共道路盲道真实情况与公共交通的无障碍设施与服务。


“不行不行,我感觉我要走到马路上去了,能不能有人扶着我”“我们到公交站台了吗?怎么一点儿感觉都没有”“啷个这么久公交车都还没来,到站了你们一定提醒我哦”……


好不容易来到车站的代表们,由于蒙着眼睛,仿佛失去了感知世界的能力,在公交车站竖起耳朵听着来来往往的公交车,却始终不知道来的哪一路车是自己要乘坐的,最终还是需要在志愿者的提醒下才终于乘上了开往金沙天街的220路公交车,可见语言播报对视障人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坐在车上特别晕,眼前一片漆黑,感觉时间停滞了,周围的人和声音都离自己特别远,就像被孤立了一样。”市政协委员、渝中区总工会二级巡视员王萍说,自己心里完全没底,如果没人搀扶根本无法蒙眼走路甚至坐车。

640 (3).jpg
调研组体验蒙眼出行

在公交体验过程中,肢残协会无障碍专委会张副主任也同样观察到了问题,她说由于年代原因,不是所有的公交车都能够做到无障碍,只有部分有无障碍标识的公交车才配备无障碍踏板,一些车上轮椅专区的扶手较高,轮椅安全扣因长久未使用老化严重,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十几分钟后,调研组到达了金沙天街。金沙天街是沙坪坝区人流量较多的一个商场,商圈的无障碍设施涉及到残障群体及老年人、孕妇的出行、购物、餐饮、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据调研,商场内配备电梯语音播报、盲文按键、无障碍卫生间,基本信息导览都较为清晰,但值得关注的是在无障碍卫生间里,马桶两边的扶手存在松动的情况,无障碍卫生间的盲文翻译过来也是英文。这些细微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


第一次参加无障碍体验的市人大代表、重庆瑞恩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炳清表示,在活动中,一位听障朋友告诉他,自己曾被困在电梯里两个小时,手机没电,又没有求救表达的渠道,当时就感到非常的无助。针对这样情况,市政协委员、重庆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重庆嘉通机动车检测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欣谈到,随着社会进步,现在缺乏的是大家的意识还不到位,应该更深更细微地对残疾人的诉求给予呼应,不能是做了好事却没效果。


持续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

活动最后,调研组就上午调研情况在沙坪坝残联召开座谈会,沙坪坝区残联党组书记朱林对本此活动给予了赞赏,他说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尺”,山城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无障碍建设任重而道远。无障碍环境不光是硬件方面的改造,也要重视软的层面,一是鼓励残障伙伴走出家门,积极生活;二是人心的无障碍,公众对于无障碍的认识还存在挑战,未来要多做残障融合的活动,让更多公众了解残障伙伴。

640 (4).jpg

调研组在沙区残联召开座谈会

作为无障碍山城发起方,重庆陆海国际传播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在会上发言表示,“无障碍山城”项目的发起是为了号召更多公众参与倡导和调研、支持残障机构伙伴开展创新服务活动,为未来参与国际交流传播重庆案例打下基础。截至目前,重庆陆海基金会已发起了3场无障碍主题体验互动,支持两场无障碍电影观影活动,让200余名视障伙伴“听”到电影,拍摄公益短片《看不见的聚会》,讲述视障人士的无障碍生活,也收到全国多家残障社会组织的合作意向邀约与社会公众的广泛好评。未来,基金会还会持续推动无障碍山城建设,保障残疾人和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


“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加入到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事业当中来,未来就会充满希望。”陈灿表示。

640 (5).jpg

重庆陆海基金会副秘书长陈灿在座谈会上发言

市政协委员李涵涵在体验后表示,现在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残障伙伴的实际需求仍有差距。“设施细节上往往最容易被忽视。此次活动给了我很多启发,特别是关于残障群体生活、出行等方面的细微之处,之后我将针对无障碍设施和无障碍意识建设在全市两会上提出提案。”


来自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的郑若翰表示,“无障碍山城”是一项听起来浪漫、但行动起来充满挑战的事业。这项事业千头万绪,大家首先最需要做的,是让全社会对于无障碍本身拥有更充分的认知和理解。重庆陆海基金会的“无障碍山城”项目以换位体验的方式开启了一场面向社会各界的“无障碍启蒙”,以同理心的力量让无障碍的意识和观念从社会的一个个角落出发,不断向周围扩散。同时,“无障碍山城”项目作为一座桥梁,已经联通了残障人士、社会公众、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以及工商业、政界代表,聚合了各方共识和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无障碍山城”的意识和理念必定会流行起来,“无障碍山城”也终将越过重重障碍从我们期许的理想蓝图变成我们现实的生活图景。


项目及活动简介

无障碍山城项目重点围绕残障群体的无障碍出行和无障碍环境测评,支持残障公益机构开展无障碍体验活动与关爱活动,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无障碍出行倡导,让更多人群共享文明成果,共建公益之城。


本次活动由重庆陆海国际传播公益基金会联合重庆日报尹明公益联合发起,得到了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青联、沙区残联、西政人权研究院的支持。